English

写书人也可怜

2000-03-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指责小说作家为取悦影视导演而进行的创作是“小妾心态”,认为此举除了鼓了作家的腰包一项好处外,更会加速小说创作的贫血和死亡。后来我又想到,有什么理由去要求作家为了小说艺术而终生贫寒甚至殒命呢?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在人人都想过得更好一点的时代,凭什么作家就只能独守精神财富?

为艺术而献身和活得很滋润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事,假如小说写得越好越能致富,又何乐而不为呢?比如欧美一些大师和作家,一部成功的小说就可以买一座象样的房子,不用心经营才叫傻冒。但我们的稿酬就让人羞于启齿,就算获了个大奖,也不过万把块钱,不够一条宠物狗的身价。因此,写诗就得准备好饿死,写小说也好不到哪里去,养活自己就算高手了,——王小波死前不是都考到卡车司机的执照了吗?这样的现实状况,实在是不应该死盯住作家不放,还横加指责人家不发扬风格。

还有一件让人气馁的事情就是,中国的读者喜欢的是读起来不累还挺美的东西,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系列、《还珠格格》什么的,顶多人看亦看地买一些畅销书来附庸风雅。这个现实意味着,掏钱买真正的艺术的读者十足稀有,他们买书的钱不足以鼓舞作家们为小说创作而卖命。毕竟像路遥那样拼了命的愚人太少了,像王朔那样会翻云覆雨能变着法儿把自己和朋友都卖个好价钱的主儿也快灭绝了。只好再提西方了,那地方的作家们相对就幸运多了,国民大众的眼光像追光灯一样跟踪着他们,异口同声地要读到最好的作品,写得不好被千夫所指,写得好了大家都蜂拥而来凑你的份子。读者影响作家产出这个观点,我曾在《敲不响的铁皮鼓》(科学时报·读书周刊1999.11.22)一文中阐述过,现在要补充的一点是,读者的多寡直接决定了作家的收入,间接决定了作家的艺术追求。当然上面说过的两类特殊作家除外。

当然如某诗人所提议的,解散作家协会,把家养的作家放生,或许能逼着他们练出一身生存技能来,但后果会怎么样很难说,况且这只是个设想而已,还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看问题吧。得不到高额稿酬,同时写得再好也没有多少人买你的书,在这样的严峻现实下,别说作家为讨好影视导演而改变创作路子,就算他们为了糊口像李敖一样下海卖牛肉面,也没有谁能指责他们。所以我说,其实写书人也可怜,理解万岁吧。

(山西日报文艺部李骏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